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汽车行业工业设计中的来龙去脉

  德国人发明了汽车,美国人却把这个行业带入了艺术的圣殿。如果用一个事物来解释工业美学的话,汽车是毫无争议的首选。第一它很“工业”,现代汽车拥有逾3万个零部件,可以说是消费类工业产品当中特别复杂的。第二,它很讲究美学,结合空气动力学与设计要素于一身。汽车设计是工业设计的巅峰,它是几乎所有的设计门类的集大成领域。它需要精妙的造型、精确的人机工程、无障碍的设计团队配合、完美的设计和工程配合。而汽车本身,就是一件极为优美的工业产品。暂不谈一辆车,从定案到投产,需要怎样的艰辛、投入以及博弈和妥协。工业设计公司和大家探讨下汽车工业造型设计的演变和发展。

  1885年卡尔·本茨为满足马车的动力需求,发明了第一辆汽车,开启了汽车元年。当时只为解决动力系统和操控系统,原型是由马车演变,因此就叫“马车型汽车”。1915年福特推出了T型车,汽车从此由敞开式变为了封闭式,进入了“箱型汽车”的时代。解决了当时人们的装载,安全,牢固,美观的需求。“箱型汽车”虽牢固,空间大,但大大影响汽车的速度。在追求速度的需求下,克莱斯勒公司首先设计采用了“流线型汽车”。减少了迎风面积和美化了汽车纵切面的造型,有的车型像火箭,有的像飞船。二战以后,由于军工业的发展和推崇,汽车由“流线型汽车”改良为“船型汽车”。侧面就像一艘船,它尾部够长,可以抵抗横风的不稳定问题。这个的设计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尾部过长,形成阶梯,行驶中会形成气流漩涡,吸引车体,不利于汽车的提速。为解决这一问题,1952年别克开创了“鱼型汽车”时

  代。它保留了“船型汽车”的长处,尾部模仿了鱼的脊背造型。解决了提速的问题,由于改良后尾部倾斜的角度和面积造成了汽车高速行驶中气流产生了升力,降低了汽车对地面的附着力。又经过大量的试验后,设计师找到了新的车型“楔型汽车”。车身整体向前倾斜,车后像刀切一样平直,这样不但克服了有效克服了升力,还有立体块面的粗旷美感。随后,“楔型汽车”在赛车上广泛应用。汽车工业经历了70年代,多元化的发展、情怀的表现、品牌和不同车型的需求。到了90年代汽车设计领域慢慢开始了灿烂蓬勃的时期。平面和直角的应用,力学和美学的结合,张力和速度的诠释......

  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汽车产品本身就是一个仿生学的产品。在汽车设计领域,仿生学设计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体来看,主要包括两个层面——造型上的仿生和功能性的仿生。

  造型仿生是浅层次的仿生,效果却显而易见,然而正是这种直观的仿生却会给人带来潜意识上的熟悉感,造型似曾相识,由此产生的视觉影响也就更加突出。一款汽车能否取得市场成就,外形是否吸引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于是仿生学设计便成为了一个可行性很强的设计思路。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大众“甲壳虫”,它将仿生设计进行到了极致,不仅外形线条极为传神,就连命名也直截了当地使用了“甲壳虫”的名字。从诞生之初到现在,“甲壳虫”历经几十年的更新发展,但那圆润可爱的造型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很多青春靓丽的年轻人都将它作为梦想中的座驾。“甲壳虫”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独特的仿生造型绝对是第一要素,从这一点上来看,它也应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讨人喜的“虫子”了。当然,还有阿斯顿·马丁的“鲨鱼脸”彰显凶悍和尊贵,韩国起亚的“虎啸式”进气栏也显出了个性的凶恶威慑。宝马5系的“鹰眼”等。国产车也有些经典的仿生案例,比如吉利熊猫,奇瑞风云2仿生鲸鱼等等。

  作为深层次的仿生设计,在技术层面运用仿生学理论就要复杂得多了。这要求设计人员对生物内在的功能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结合自己的目标需求做出创新性的重新整合。例如,为提高产品性能,尽可能减少行驶中空气阻力,搭建一个“流线型”的车身,我们模仿鱼类,模仿蛇类。再例如当设计师在仔细研究了鲨鱼鱼鳃的构造之后,就利用它的作用机理在汽车的前轮拱后方开设了形状相仿的气流开口,并且将其称之为“鲨鱼腮”通风孔,用来引导气流为制动系统降温。从目标功能上来看,“鲨鱼腮”通风孔与其原型完全不同,但设计师将模仿与创新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使用价值。

  如今是这个“拼颜值”的时代。什么是好的颜值?首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称、协调。人的面部左右对称,五官大小位置的协调是我们评判“好看”的第一标准。在绘画艺术设计领域有“黄金分割点”的画面比例定义,构图遵循黄金分割线设计画面就会好看协调。例如,我们中国民用车坛的传奇——上海大众桑塔纳。在中国道路跑了20多个年头,虽大大小小改款很多次,但身侧尺寸从没有变过。我们都知道黄金比例1:1.618。经过实际测量数据计算出桑塔纳轴距和车身长度数据比例为1:1.7,车窗度与车门及底部度为4:6,即车门及底部度与车身度比例为6:10。再次惊讶发现又与黄金分割点1:1.618比例极其

  相。车前脸主要由车灯进气栅格组成,经过测量进气栅格正与车宽为6:10,车尾主要由尾灯牌照放置区组成车身厚度与车窗度比为4:6,后车灯较前车灯宽因此两车灯宽度之与整车宽度只比为6:10。不可否认这样的比例很舒服、协调、不别扭。自然与之创造的销售神话有密可分关系。在汽车车身设计上有很多细节之处可以用到“黄金分割线”的概念。但“黄金分割线”只是一个参考,或者说一个“黄金比例”范围的中间值。产品还需要自身的定位以及车型的不同对“黄金比例”存在或多或少的出入。

  英国著名汽车工业设计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汽车设计系的创始人彼得·史蒂文斯解释过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将车轮设计在正确的位置,它将是一个非常好看的车。的确,就理论而言,关于比例有一些非常简单的规则,如果轴距是车轮直径的4.5倍,前悬的长度大致上跟车轮的直径相等,那么设计出来的车将会非常好看。另外,汽车的总高度在设计上取决于车辆的类型,但对普通轿车来说,高度是轮胎直径三倍尺寸数据。

  记得当年“第八代索纳塔”轰轰烈烈上市提出了“流体雕塑”的设计概念及车身形态。从整个造型来看,线条运用流畅、丰富、多变,车身及内饰充分应用科技智能、豪华配置,周身散发出浓烈的动感、时尚、精致、高雅。前脸造型线条分明,时刻保持俯冲的架势;层次感强烈的深色全镀铬进气隔栅,有力彰显其速度感。车身侧面,上腰线自车位斜向下射出,前低后高的姿态,一种跃跃欲试的动感蓄势待发。车尾,优美的车身线条从车头延伸到车尾,后杠上的弧线均匀的划过尾灯边缘,尾部层次感更加分明。

  车身中细节的体现是一种“线”和“面”的表现。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风格或定位。锋利或敦厚,圆滑或者硬朗......所有的细节之处尽可能围绕一个主题风格。“线”和“面”的不同结合也能显现不同的设计语言。在中国绘画中一直强调“疏密关系”,也作“疏密对比”。是指画面中绘画对象的“线”、“面”组合排列的关系。它的运用首先与取舍密切相关,取则密(可解释从结构变化处提取线条),舍则疏(可解释舍弃没有结构变化处的线条),密则繁,疏则简。疏密来自取舍,对比则是取舍的依据。有了“疏密关系”才有“矛盾对比”。有对比物体才生动,好看。自然看出车身的“线”“面”的组合是一定的结构性和设计语言的体现。

  汽车工业设计经过多元化的融合,又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为的需求。未来汽车预计将越来越简约实用。一切围绕空气动力学,人体工程学,和艺术欣赏的高度。毕竟,科技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

  以上是工业设计公司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汽车行业工业设计中的来龙去脉的相关内容。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关于工业设计方面的知识,可以来拨打电话咨询我们,或者通过网站来联系我们。我们会耐心为您解答。

版权所有:石家庄国泰欣安科技有限公司 冀ICP备12013228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812号

 
地址:新华区和平西路598号省农科院东三楼306室 电话:0311-87799700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公司简介

本站关键词:河北solidworks 数字化车间 工业设计公司